首页 >> 资讯动态 >>各类资讯 >> 【博苑教育】老师和孩子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?
详细内容

【博苑教育】老师和孩子应该是一种什么关系?

 

       触动这个问题的,是今天在白天,我们策划了“圣诞老人来了!”的活动,请一位老师,装扮成圣诞老人,背着礼物,突然出现在各班。我们预先想象的是,孩子们一见到圣诞老人,就象被点燃了一样,兴奋地大叫,孩子们的实际表现,却和我们想象的有些出入,而此时老师们的行为差异,更引起了我的思考。

 

       小龄班的孩子们,最初呈现的,更多是遇到陌生人的拘谨,圣诞老人和礼物虽然可爱,但他仍然是一个不熟悉的陌生人,小孩子们定定地看着这个穿红衣服的人,面无表情,有点发愣。这时,有些班级老师远比孩子们着急,看到孩子发呆就心急地催促着他们“圣诞老人来了,我们来一起欢迎!”“圣诞老人送你礼物了,我们是不是该谢谢啊”,当某一个孩子的名字被叫到,老师们马上会说:“***,圣诞老人送你的礼物,快到前面来呀”,“是不是应该说谢谢圣诞老人啊”,虽然,教师用的口气都是商量式的问句,似乎没什么问题,但教室里充满了这样此起彼伏的“指令”,孩子们则照着这些“温柔的指令”,一步步进行着“欢迎”、“谢谢”“再见”的环节。

 

       而被这些老师忽略的,是孩子们真实的体验过程,从见到陌生人的拘谨,到观察他、熟悉他、到慢慢放松,显露出见到礼物的喜悦,开始兴奋地蹦跳,这是一个过程,代表了孩子们真实的学习过程,这其中最重要的部分,是孩子自己亲身的体验

 

       那么,老师们应该做的是什么呢?其实很简单,就是耐心地等待,“安静下来”,给孩子一点儿时间,你可以直接做出自己的自然反应,外向的老师,会高兴、大声欢迎、甚至尖叫,内向的老师,可能只是温柔地微笑,但不必非要指挥着孩子每一步象我们一样,孩子们跟着你,或者不跟着你,会有他们自己的选择。

 

       大龄的孩子,则是另一种情形,他们开放得多,并且见多识广,所以迅速地适应了这一“紧急事件”的出现,不用指挥,气氛就会热烈起来,大胆和好奇的孩子会冲上来摸圣诞老人的胡子,大声问他:你今天带什么礼物了呀?

 

       其实我很想看到,这些孩子们自然流露的真实反应,无论是之前的拘谨,还是此时的大胆,而有的老师就显得心急,一见到孩子们的队形乱了就急于维持秩序:“大家都坐到位子上”,“快点坐好了圣诞老爷爷要给我们发礼物了!”圣诞老人不是天天出现的,秩序是要维持的,但此时不妨多给孩子们几分钟时间,让他们“享受”一下这一“意外事件”,自由地表现。我们设计这个活动,本身不就是一种惊喜和意外么?

 

       上面描述的大龄和小龄孩子的行为差异,只是一种代表,其实孩子们的不同表现,不单是年龄大小的因素,更多的差异因性格、性别而产生。在老师与孩子的关系当中,教师更多地应当是创造环境,充当伙伴,身体力行,用行动来引导,而不仅仅是言辞说教用语言来指挥。

 

       在这些活动当中,有些班级的老师的作用显得太突出了,他们站到了孩子们的前头,成为了活动的主角,孩子则躲在他们背后,成为跟从者。这背后,可能更多是成人的愿望,老师希望自己班的活动进行的更精彩、更成功、更热烈或者更有秩序,而不是孩子们。

 

       有的班级,则做的比较好,他们把这一体验的时刻,更多让给了孩子们,多了一些观察和耐心,多了一些安静的等待,老师们的作用似乎小了,他们等着,但不代替孩子们喜悦和兴奋。

 

       教师的职责,就是要为孩子们创造“静”的环境,让他们亲身体验、尝试和探索,让他们自己观察、思考和学习,让他们自省、自知和感悟;教师尽量少地“打扰”他们,教师和家长们,应该尽量控制住自己,不去命令和指使,不去“教”孩子,不把自己的意愿、判断和喜好加到孩子身上。

 

       手把手告诉他应该怎样画出美丽风景,不如不说话,只给他一只笔,也给你自己一只笔。

 

     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是不容置疑的。教师只有以适当的有效的方式,引导幼儿在环境中有意义地学习,幼儿才能获得新的兴趣、经验,才能把教育影响内化为自身认知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,并运用到对以后教育影响的选择、处理、吸收中去。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那种以"检查者"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的做法,而应以示范者、帮助者、合作伙伴的身份积极支持、鼓励幼儿对环境、材料、教具进行自发的探究和操作,并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。”

 

 

技术支持: 北京博苑教育集团 | 管理登录
seo seo